点蚀是一种局部腐蚀形式,以斑点或凹坑形式产生腐蚀。不锈钢在含有卤化物*(主要是氯化物(Cl-))的中性或酸性溶液(如海水)中可能会发生点蚀。
点蚀是一种局部腐蚀形式,以斑点或凹坑形式产生腐蚀。不锈钢在含有卤化物*(主要是氯化物(Cl-))的中性或酸性溶液(如海水)中可能会发生点蚀。
点蚀最常见于钝化层上可能变薄的地方,如熔渣、受损表面或钝化层上的缺陷处。一旦造成侵蚀,将在短时间内完全贯穿材料。
点蚀问题主要取决于氯化物含量、pH值(酸度)和温度。如果点蚀已经发生且环境对钢牌号的腐蚀性不强,则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,钝化层会自行修复。
氯化物含量通常表示为ppm(百万分率=0.0001%)。一些典型的Cl-值为:
天然海水的腐蚀性比根据其氯化物含量所预期的更强。因为还存在生物活性。因此,为了防止海水输送管路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,通常会使用氯化物作为生物杀灭剂。
在这种条件下,SAF™ 2707 HD、SAF™ 3207、SAF™ 2507和SAlleima® 254 SMO*具有优异的性能。如果间歇性地添加0.5–2 ppm的氯(例如,2 x 30分钟/24小时),可降低点蚀风险。间歇性地添加氯足以防止微生物生长。但是,由于氯的氧化能力,添加氯也会增加点蚀风险。连续加氯会增加这种风险,所以最好采用间歇性加氯法。
这些合金元素对材料的耐点蚀性有以下影响:
评估不锈钢耐点蚀性的一种方法是通过耐点蚀当量(PRE),可根据钢的化学成分计算得出。数值越大,耐受性越强。
PRE的计算公式如下:
铬% + 3.3 x 钼% + 16 x 氮%
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测试钢牌号的耐点蚀性。通常采用临界点蚀温度(CPT)测定法。ASTM G48规程A和E(6% FeCl3)是不锈钢最严格的点蚀试验之一,因为酸性溶液与氯化物结合在一起,具有氧化能力。ASMT G48规程A是在一种温度下进行的性能试验,规程E则确定了临界点蚀温度(CPT)。对于高合金牌号,通常按照ASTM G150使用1M NaCl中性溶液进行试验。
* 卤化物 = 形成盐的元素;如Cl、F、Br、I
** 254 SMO是Outokumpu OY拥有的商标